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9篇
  免费   2685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0961篇
地质学   1667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262篇
综合类   982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835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54年   5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Morphologic studies of an oceanic transform, the Blanco Transform Fault Zone (BTFZ), have shown it to consist of a series of extensional basins that offset the major strike-slip faults. The largest of the extensional basins, the Cascadia Depression, effectively divides the transform into a northwest segment, composed of several relatively short strike-slip faults, and a southeast segment dominated by fewer, longer faults. The regional seismicity distribution (m b 4.0) and frequency-magnitude relationships (b-values) of the BTFZ show that the largest magnitude events are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segment. Furthermore, estimates of the cumulative seismic moment release and seismic moment release rate along the southeast segment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west segment.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lip along the southeast segment is accommodated by a greater number of large magnitude earthquakes. Comparison of the seismic moment rate, derived from empirical estimates, with the seismic moment rate determined from plate motion constraints suggests a difference in the seismic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segments. This difference in coupling may partially explain the disparity in earthquake siz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results appear to confirm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size and fault length, observed along continental strike-slip faults, for this oceanic transform.  相似文献   
52.
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正常地震动态及危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柯龙生  林世敏 《台湾海峡》1994,13(2):190-197
本文从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应力场动态,能量释放方式,b值及震群特征6个方面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地震活动的正常动态及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化模式表现为区域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及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变化,即:(a)地震空间分布由分散转为集中,形成条带或空区;(b)断裂活动由多组转为单一,应力场趋向一致;(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53.
Risk Assessment for Tuzla Naval Base Breakwate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IntroductionTurkeywasstruckbytwomajorearthquakeeventsonAugust 1 7thandNovember 1 2th ,1 999,namedIzmit (Mw=7.4 )andD櫣zce (Mw=7.2 )earthquakes,respectively .ThestationsoperatedbytheGeneralDirectorateofDisasterAffairs,theKandilliObservatoryandEarthquakeResearchInstituteofIstanbulTechnicalUniversitymeasuredatleast 2 7stronggroundmotionsfortheIzmitearthquakewithin 2 0 0kmofthefault.AsignificantsegmentofthefaultrupturedintheareabetweenthewestofGolcukandtheeastofLakeSapanca .Inthesou…  相似文献   
54.
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Using Shell Sand as Backfill for Sea Recla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Epicontinental sea or land could formfromcontinental shelf because of the decreasing sea levelduring Quaternary.There is a large-area shell sand deposit more than ten meters thick in the neriticzone of China .To use the abundant marine shell sandresource as engineering material for ocean engi-neering and port engineeringis veryimportant .Sand (Gred and Bjorn,1999) ,fine sand (Zhangetal .,2002) , mediumand coarse sand (Qiuet al .,1995) ,highly weathered stone ballast (Zhanetal…  相似文献   
55.
西藏崩错8级地震地表破裂的变形特征及其破裂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1年11月18日,西藏那曲崩错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地表产生了长达约91公里的破裂带。本文总结了该破裂的几何、位移分布特征,讨论了破裂的形成机制和崩错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6.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映秀(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级大地震,而后发生万余次余震,其最大震级为6.4级.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通过构造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是构造地震,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控制.它是一种板内地震,其动力来源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成都平原处于稳定地块中,尽管离震中较近,然受地震的影响有限,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57.
"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立即采用"赛斯纳"高空遥感飞机,携带高清晰彩色数码相机及先进的POS系统,迅速获取了重灾区的航摄图像数据。本文以震中附近的映秀镇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了以该高质量航摄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快速进行震后重灾区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成果。  相似文献   
58.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目前成都盆地不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9.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60.
高地震区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对高地震区一实际重大工程的公路隧道洞口段结构进行了抗震计算,得到了衬砌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加速度及内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合成地震波条件下,衬砌墙脚、拱腰为抗震薄弱位置;结构的加速度波形与输入波形相似;这些结果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